檔案下載
式子名稱 |
細節動作 |
動作細節 |
(一)、起勢 |
起勢 | 手肘向外微微撐開,雙掌掌心向後,眼睛平視十二點鐘方向。 |
收肘 | 雙手手肘向後收攏掌心向內,肩胛骨儘可能夾緊。 | |
垂手 | 手掌下伸。 | |
提腕 | 手腕帶著手臂提起。 | |
起手 | 手臂平舉至肩膀高度,手指放鬆掌心向下。 | |
伸指 | 手指一節節向外伸展。 | |
屈臂 | 手軸放鬆彎曲,手掌向耳旁收回 | |
舒掌 | 掌心向前方舒展,指尖至耳朵旁。 | |
伸手 | 掌心朝前,手臂向前推。 | |
沉手 | 手掌手臂下沉。 | |
合手 | 手掌收回至腰部,掌心向下。 | |
(二)、攬雀尾 |
左斜飛 | 右臂微提起,再右臂下壓,同時左手翻掌,此時眼睛注視左手,左手掌帶領手臂向左伸直斜上與眉齊高,視線先往右再往左注視左旁。 |
外轉雲合 | 左手掌心向下,同時右手拉至九點鐘方向、翻掌掌心向上,身面轉向正至十二點鐘方向,眼睛平視前方。 | |
右斜飛變攬雀尾 | 注視左手。 接著注視右手,右手撩掌向三點鐘方向、斜上與肩同高 左手跟上右手,輕觸在右手掌根下方。 | |
扭腰纏手 | 右手手掌放鬆自然下垂,左手推動右手手掌翻轉向下, | |
順捛 | 左手至肚臍前方約一個拳頭處。
右手稍稍內轉,身面轉正及視線,由三點鐘方向捛至十二點鐘方向。 | |
盪手 |
左手甩肩向左斜後下方,由下往上盪至左耳旁後,右手肘放 鬆、前手臂平舉,右手掌心朝下內掩下。 | |
補擠 | 左手手掌推動右前手臂。 | |
回身按手 | 兩手分開,兩手掌心相對,沿著雙肩方向收回至肩膀為止。
雙掌向下按,視線跟隨手掌。 | |
進身按掌 | 雙掌壓按至肚臍前方停止,接著雙掌帶領手臂向前平按掌。 | |
(三)、單鞭 |
內轉翻身 | 右手收至右耳下方左手略在右手斜前方。
左手掌掌心向內,左手臂略向身體靠攏。 |
雙挒掌 | 雙手往十點半推,保持手肘彎曲,視線看左手。 | |
回身雲合 | 身面轉正,右手陰掌掌心向向下在胸前,左手陽掌掌心向上在腹部。 | |
吊勾 | 右手五指合攏成錐狀,指尖向下,稱為吊勾。 | |
進身撩掌 | 左手由肚臍前,往九點鐘方向掌心朝上撩掌。
視線看左手。 | |
翻手 | 左掌心外翻向前方按掌。 | |
單鞭 | 胸廓盡量撐開。 | |
(四)、玉女穿梭 |
內轉提手 | 兩手同時向內轉回,左前右後,左高右低。頭部轉正。 |
架掌 | 左前臂上架,右手掌翻上。 | |
左玉女穿梭 | 向十點半螺旋出掌,視線跟隨右掌。 | |
拉弓架掌 | 右前臂上架,身面轉一點半;右手掌漲拉回左胸腋。 | |
右玉女穿梭 | 向一點半螺旋出掌,視線跟隨左掌。 | |
(五)、手揮琵琶 |
捛合 | 身面轉正。左手陰掌在胸,右手陽掌在腹。 |
右斜飛 | 注視左手下壓左斜方,採扭腰向右,右手順勢撩向三點方向、斜上與眉齊高 | |
內轉 | 眼睛注視九點鐘方向,雙掌掌心向內。 | |
提手上勢 | 右手由下朝前方抄起,手臂呈90∘,掌心朝九點鐘方向。
左手掌心朝內,手掌置左胸前。 胸膛儘可能拉開,眼睛注視九點鐘方向。 | |
手揮琵琶 | 左右手臂同時略微向前推伸,兩手掌心相對。
視線向前看遠。 | |
(六)、白鶴亮翅 |
內轉進身 | 右手掩回腹前,左手陽掌收回。 |
斜靠 | 左手掌根推右上臂,右肩往一點半撞。
注視一點半鐘方向。 | |
俯身 | 身體向前俯,眼睛自然注視前方。 | |
十字手 | 俯身時,左手掌沿著右手臂往前削至右指尖時,身體開始抬起。 | |
長身 | 右手臂帶領身軀逐漸抬起,左手壓在左大腿斜前方、掌心向下。 | |
白鶴亮翅 | 身軀坐正,眼睛平視前方。
右臂高過頭頂,右手指尖朝上。 | |
(七) 打虎 |
內轉 左打虎 |
身軀放鬆、扭腰向左。 右手掌心由上向下畫下至左腰。 左手臂向後盪手,握拳橫置於額頭前向右打,視線轉向右。 |
舒手,內轉 | 左手伸直,看右手。左手由上向右下劃至右腰。
右手臂向後盪手,握拳橫置於額頭前。 | |
右打虎 | 左手位置不動,右手臂帶動身體轉向九點鐘方向。
眼睛儘可能看向九點鐘方向。 | |
(八)、撇身棰 |
舒手 分手 |
兩手向外畫弧後 |
沉身 | 兩手前手臂交叉,身軀微向前府,同時雙掌翻掌向上。
略高過頭頂時兩臂開始下沉。 | |
撇身棰 | 右手握拳,手臂向三點鐘方向伸直。
視線向三點鐘方向。 左手按掌於左大腿斜前方。 | |
(九)、雲手 |
雲合 | 眼睛注視十二點鐘方向。
左手掌心向下,置於胸前。 右手掌心向上,置於肚臍前。 |
右雲手 | 兩手掌心交錯,右手掌朝向己身,與右前手臂斜置於胸前。
左手掌心向下壓,置於左大腿斜前方。 雙眼注視右掌方向。 | |
外轉雲合(右) | 上半身姿勢不動,由腰部帶動身軀轉向三點鐘方向。
至三點鐘後,兩手掌心相對,右手掌心向下,置於胸前。 左手掌心向上,置於肚臍前。 雙眼注視三點鐘方向。 | |
左雲手 | 兩手掌心交錯,左手掌朝向己身,與左前手臂斜置於胸前。
右手掌心向下壓,置於身軀右斜後方。 雙眼注視左掌方向。 | |
外轉雲合(左) | 上半身姿勢不動,由腰部帶動身軀轉向九點鐘方向。
至九點鐘後,兩手掌心相對,左手掌心向下,置於胸前。 右手掌心向上,置於肚臍前。 雙眼注視九點鐘方向。 | |
右雲手 | 同上 | |
外轉雲合(右) | 同上 | |
左雲手 | 同上 | |
(十)、斜飛 |
內轉雲合(左) | 身面轉正,左手陰掌掌心向向下在胸前,右手陽掌掌心向上在腹部。。 |
右斜飛 | 注視左手下壓左斜方,採扭腰向右,右手順勢撩向三點方向、斜上與眉齊高 | |
(十一)、單鞭 |
外轉吊勾 |
右手五指合攏成錐狀,指尖向下,稱為吊勾。 |
進身撩掌 | 左手由肚臍前,往九點鐘方向掌心朝上撩掌。
視線看左手。 | |
翻手 | 左掌心外翻向前方按掌。 | |
單鞭 | 胸廓盡量撐開。 | |
(十二)、高探馬 |
內轉 | 右吊勾手向內扣至右耳旁。
左掌拉至十二點鐘方向,雙眼注視十二點鐘方向 |
撲面掌 高探馬 |
左掌拉回向身面,右手變掌向前方出掌。左上右下。 | |
(十三)、肘底棰 |
肘底棰 | 右掌向下拉回至胸前。左掌前伸,掌心照面。
左掌內翻同時右手掌微拱成半拳、置於左手肘下方。 |
(十四)、倒攆猴
|
內轉(左) | 左手掌心翻掌向上。
右手掌心翻掌向上沉至右腰際,視線向三點鐘方向。 |
盪手(左) | 右掌向右斜後方、由下往上盪至右耳旁後。 | |
倒攆猴(左) | 左手掌心朝上沉至左腰際。右手掌心向下、朝前方伸直手臂。身面向九點鐘方向 | |
內轉(右) | 右手掌心翻掌向上,同時雙眼注視九點鐘方向。 | |
盪手(右) | 左掌向左斜後方、由下往上盪至左耳旁後。 | |
倒攆猴(右) | 右手掌心朝上沉至左腰際。左手掌心向下、朝前方伸直手臂。身面向三點鐘方向 | |
內轉(左) | 同上。 | |
盪手(左) | 同上。 | |
倒攆猴(左) | 同上。 | |
內轉(右) | 同上。 | |
盪手(右) | 同上。 | |
倒攆猴(右) | 同上。 | |
(十五)、挽弓射虎 |
內轉 |
右手向右斜後方盪手成拳、置於額頭前方。 左手握拳置於心窩處。 |
左挽弓射虎 | 雙眼注視十二點鐘方向,左拳向十二點鐘方向筆直出拳。 | |
內轉 | 左手向左斜後方盪手成拳、置於額頭前方。
右手握拳置於心窩處。 | |
右挽弓射虎 | 雙眼注視十二點鐘方向,右拳向十二點鐘方向筆直出拳。 | |
(十六)、如封似閉 |
如封似閉 | 左拳放鬆、自然下垂至右臂。 |
扭回轉環 | 右拳放鬆,逆時鐘由十二點鐘方向轉至九點鐘方向,雙眼同時注視九點鐘方向。 | |
沉身按手 | 左右手同時翻掌向上,置於雙肩處。
雙掌同時朝下按掌於肚臍前。 | |
進身按掌 | 雙掌掌心朝下,同時沿斜前方與肩同高
伸直雙臂後按掌。 | |
(十七)、十字手 |
雙抄十字手 | 雙手向外畫弧同時身軀前俯,肱二頭肌自然放鬆、雙手前手臂交叉於膝蓋前。身驅抬起時雙臂畫弧於額頭前分開,掌心向前。 |
三陽開泰 | 雙眼平視前方。
肩膀手臂放鬆,雙掌向前,指尖向上,上臂平抬,手肘呈90∘。 | |
(十八)、收勢 |
沉手 | 雙掌沉至膝蓋上方,掌心向下。 |
合手 | 雙掌沿大腿方向收攏。 | |
收勢 | 手肘向外微微撐開,雙掌掌心向後,眼睛平視十二點鐘方向。 |